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道 台媒稱,大陸國防部7月23日公佈,大陸23日在境內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達到預期目的。大陸至今已成功進行三次反導試驗。
  據臺灣“中央社”網站7月24日報道,大陸國防部23日在官網公佈,“2014年7月23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報道稱,大陸2010年1月11日曾進行一次陸基中段反導偵聽技術試驗,達到預期目的。當時有分析認為,此舉暗示大陸已初步掌握反彈道導彈的技術。2013年1月27日,大陸再次在境內進行陸基中段反導偵聽技術試驗,試驗也達到預期目的。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被認為是2013年1月27日中國境內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圖片。
  大陸軍方人士說,大陸打造中段反導能力的戰略意義絕不亞於“兩彈一星(核彈、導彈、衛星)”工程。
  這名軍方人士說,大陸已經三次成功進行反導試驗,象徵包括信息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陸基反導技術也稱作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陸基巡航導導彈防禦系統。
  報道稱,此系統是從陸地發射平臺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再從地上或海上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彈道導彈尚未到達目標前,在其飛行彈道中段,也是太空中對其進行攔截並將其戰鬥部摧毀。
  報道說,陸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首先需要剋服大氣層外惡劣條件,必須具備動能攔截器(KKV)、精確探測跟蹤技術、空間作戰平臺總體技術與平臺戰時測控技術等當今導彈和空間作戰武器的尖端科技。
  【延伸閱讀】
  中國成功進行陸基反導試驗 技術只有美國能比
  2014-07-24 09:48: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示意圖
  記者從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獲悉,2014年7月23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根據相關資料,2010年1月11日,中國進行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當時,有分析認為,此舉暗示我國已初步掌握反彈道導彈技術。2013年1月27日,中國再次在境內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軍事分析人士認為,在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中,戰略防禦武器和戰略進攻武器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一旦需要,戰略防禦武器可以立即轉入戰略進攻狀態,併成為重要的戰略威脅力量。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打造中段反導能力的戰略意義絕不亞於“兩彈一星”工程。中國已經三次成功進行反導試驗,標志著包括信息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人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和美國的愛國者PAC-3系統以及俄羅斯的S-400導彈系統相提並論,這誤導了試驗本身所隱含的重大意義。做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其技術難度要遠大於愛國者PAC-3之類的末段攔截系統,中段導彈攔截首先需要剋服大氣層外惡劣的工況條件,必須具備動能攔截器(KKV)、精確探測跟蹤與末制導技術、空間作戰平臺總體技術與平臺戰時測控技術等等一系列當今導彈和空間作戰武器的前沿科技。 而目前能夠具備如此強大技術能力的國家僅有美、中兩家。目前,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處在同一技術水平線上的相應陸基系統僅有美國的GMD系統。
  【延伸閱讀】
  中國再次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2013-01-28 08:54:00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錢彤)記者27日晚從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獲悉,2013年1月27日,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陸基中段反導更具難度 中國成功攔截意義重大
  2013-01-28 11:10:12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示意圖
  中新網1月28日電綜合報道,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2013年1月27日發佈消息證實,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難度大
  據悉,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由遠程預警系統、攔截系統和指揮管理系統組成,主要用來對敵方中遠程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陸地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彈道導彈飛行中段將其攔截,使其無法飛臨我方本土。
  中段是彈道導彈飛行高度最高的一段,遠程彈道導彈的中段是在大氣層以外飛行。根據當前導彈技術水平,只有大推力陸基導彈才有能力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而艦載防空導彈受到艦艇噸位以及導彈、雷達性能限制,還無法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
  因此,我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技術試驗,理論上遠比美製“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只在彈道導彈幾十公里的末段進行攔截要更具難度。有網友認為,中國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其意義不亞於中國原子彈試驗。
  全球僅中美日進行過試驗
  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的系統組成龐雜、技術難度極高,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中國2010年1月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偵聽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外交部表示,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在中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之前,只有美國在高調進行此類反導系統的研發工作。擁有陸基中段反導能力是上世紀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一部分,但由於技術難度非常大,直到1999年10月2日,美國才首次進行真正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即首次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飛行攔截試驗。
  在那次試驗後,美國還先後進行了10多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其中多次失敗,問題主要集中在攔截彈丟失目標、攔截彈頭未及時與助推器分離等方面。
  外媒:敏感時段 顯示能力
  針對此次試驗,英國廣播公司撰文稱,中國官方高調對外宣佈高難度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再次試驗成功,正值中日釣魚台列島對峙、朝鮮核導危機、中美亞太利益碰撞等一系列敏感事件期間。
  文章稱,除反導技術外,中國軍方近來不斷對外證實或公佈新型戰機、導彈和艦船的研製成功消息,也引發包括美國、日本、印度等所謂周邊“潛在對手”的關註。美國、日本和印度的媒體也對此次消息宣佈多有分析與揣測。
  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成員,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漢斯克裡斯特藤森(Hans Kristensen)分析認為,中國公佈此類試驗的目的主要應該是對潛在對手“顯示能力”。他沒有具體說明潛在對手是否僅局限於美國和日本。
  無獨有偶,當地時間26日,美軍在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也試射了"地基中段防禦"導彈防禦系統(GMD)攔截導彈。這次試射是2010年12月失敗以來GMD攔截導彈第一次試射。美稱此次試驗未針對任何目標。目前,只有中美成功進行過這類中段反導試驗。
  中國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發展簡史
  中國的導彈防禦計劃在時間上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60年代的640工程、80年代的863計劃,以及當今的921工程。
  中國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的研製始於“反擊一號”,是當年七機部二院(現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二院)負責的項目。1967年10月,國防科委召開了“640”工程會議,正式提出了開展反導彈用核彈頭研製工作的建議。接下來的十幾年裡,二院分別研製了“反擊一號到三號”的全系統研製。儘管640工程最後無果而終,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術積累,其中有些填補了國內空白,比如超高速導彈及7010相控雷達技術等。
  接下來的863計劃屬於技術儲備與可行性探索,研究了導彈防禦的全天候監視、探測、預警、分析,以及攔截武器、C3I系統等技術。
  繼863計劃之後,921工程終於取得了巨大成功。
  【延伸閱讀】
  台軍稱掌握大陸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動態
  2013-01-29 10:01:00
  人民網1月29日電 據臺灣“中廣網”報道,台“國防部”28日對大陸27日反導攔截試驗做出回應,稱對於解放軍的軍事動態,台軍都能有效掌握。
  這也是繼2010年1月11號之後,大陸再次進行相同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攔截彈道導彈是相當尖端的技術,按照攔截時機,可以分為飛彈剛發射就進行攔截的“助推段防禦”,彈頭脫離導彈,重新進入大氣層,在擊中目標前進行攔截的“末端防禦”,以及在彈頭剛脫離導彈,但還沒有進入大氣層,還在太空飛行時就加以攔截的“中段防禦”。台軍現有的“愛國者飛彈”屬於“末端防禦”武器,目前只有美國等少數國家,擁有“中段防禦”的技術。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外媒:中美同日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
  2013-01-29 10:47:25
  參考消息網1月29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27日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並取得成功,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成功掌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的國家。與此同時,北京時間27日,美國導彈防禦局重新開始測試陸基中段防禦(GMD)系統,發射GMD攔截導彈並取得成功。
  據以色列《國防最新消息》在線雜誌1月27日報道,在最近這次發射中,GMD陸基攔截導彈攜帶新一代外大氣層殺傷器(EKV),對飛行各階段它遭遇的環境進行了測量。這次測試被命名為“陸基中段防禦控制測試飛行器”,是2010年12月“飛行試驗陸基攔截器”失敗後啟動的一系列測試的一部分。本次測試中發射的EKV根據上次測試失敗後審核委員會的發現做了修改。這次測試是讓GMD重新展開成功的攔截測試的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EKV的設計目的是通過相撞來摧毀來襲的彈道導彈威脅,這一理念往往被稱作“碰撞殺傷”。為達到攔截目標,EKV使用一種先進的彩色傳感器探測和區分來自其他物體的彈頭。EKV擁有自己的推進器、通信線路、鑒別算法、制導與控制系統、支持目標選擇和攔截的計算機。在項目實施期間,EKV成功完成8次攔截。
  GMD是美國多層次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範登堡和阿拉斯加州格裡利堡部署有攔截導彈的這一項目由指揮與控制設施、通信終端和一個與彈道導彈防禦雷達及其他傳感器接合的2萬英里的光纖通信網絡組成。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27日稱,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是從陸地發射平臺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地上或海上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彈道導彈尚未到達目標之前,在其飛行彈道中段,也就是太空中對其進行攔截並將其戰鬥部分摧毀,使其無法飛臨防守一方本土。
  由於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的組成龐雜,技術難度極高,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其中美國每次都高調宣佈此類試驗,成功失敗兼有。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國防部:中國在境內成功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
  2014-07-24 09:00:26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被認為是2013年1月27日中國境內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圖片。
  【環球軍事報道】記者從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獲悉,2014年7月23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根據相關資料,2010年1月11日,中國進行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當時,有分析認為,此舉暗示我國已初步掌握反彈道導彈技術。2013年1月27日,中國再次在境內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軍事分析人士認為,在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中,戰略防禦武器和戰略進攻武器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一旦需要,戰略防禦武器可以立即轉入戰略進攻狀態,併成為重要的戰略威脅力量。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打造中段反導能力的戰略意義絕不亞於“兩彈一星”工程。中國已經三次成功進行反導試驗,標志著包括信息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人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和美國的愛國者PAC-3系統以及俄羅斯的S-400導彈系統相提並論,這誤導了試驗本身所隱含的重大意義。做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其技術難度要遠大於愛國者PAC-3之類的末段攔截系統,中段導彈攔截首先需要剋服大氣層外惡劣的工況條件,必須具備動能攔截器(KKV)、精確探測跟蹤與末制導技術、空間作戰平臺總體技術與平臺戰時測控技術等等一系列當今導彈和空間作戰武器的前沿科技。而目前能夠具備如此強大技術能力的國家僅有美、中兩家。目前,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處在同一技術水平線上的相應陸基系統僅有美國的GMD系統。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示意圖
  (原標題:台媒:大陸成功進行第三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11debk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